鼎
鼎
12
半包围
鼎
HNDN
笔顺

书写要领
鼎的意思
1. 古代煮东西的炊具,多为圆腹三足两耳,也有方形四足两耳的。现在发现的铜鼎是由陶鼎发展而成的,在商周时期曾被贵族作为权力和等级的标志。
例句:
这件出土的铜鼎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侵蚀,但依旧保存完好,其上斑驳的绿锈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岁月。
那座古老的宅院里,摆放着几件世代相传的钟鼎,每一件都镌刻着家族的历史与荣耀。
鼎的意思
2. 〈书〉借指王位、帝业。
例句:
自古以来,定鼎中原便被视为王朝建立的重要标志,象征着政权的稳固与国家的繁荣。
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,他终于凭借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成就,成功问鼎行业巅峰。
鼎的意思
鼎的意思
鼎的意思
5. (Dǐng)姓。
鼎的意思
6. 〈书〉正当,正在。
例句:
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,就会繁荣鼎盛。
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。
含义解释
亦作“鐤”。亦作“鼑”。
古代炊器,又为盛熟牲之器。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。圆鼎两耳三足,方鼎两耳四足。盛行于商周。多用为宗庙的礼器和墓葬的明器。
古文寓意:
相传夏禹铸九鼎,历商至周,为传国的重器。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。
古文寓意:
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。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对曰:“在德不在鼎……桀有昏德,鼎迁于商,载祀六百。商纣暴虐,鼎迁于周,德之休明,虽小,重也。其奸回昏乱,虽大,轻也。”
——春秋·左丘明·《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》
未几,宋鼎果移,此固天地之大数,亦有关於山川之气耳。
——明·郎瑛·《《七修类稿·天地三·天目山》》
贼子引狼输禹鼎,大军抗日渡金沙,铁树要开花。
——近现代·陈毅·《《赣南游击词》》
引申为更新。参见“鼎新革故”。
古文寓意:
显赫,盛大。参见“鼎族”、“鼎貴”。
古文寓意:
比喻三公、宰辅、重臣之位。
古文寓意:
公出自宗室,位登台鼎。
——南朝宋·范晔·《《后汉书·陈球传》》
辛卯则冯临胊为政,时负海内重望,自爱其鼎。
——明·沈德符·《《野获编·科场二·北场口语之多》》
孔光负衡据鼎,而仄媚董贤。
——南朝梁·刘勰·《《文心雕龙·程器》》
比喻三方并立之势。参见“鼎立”、“鼎足”。
古文寓意:
自君兄弟还,鼎立知有补。
——宋·苏轼·《《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》》
鼎立何瞿堪合传,平心未取薄黄巾。
——清·叶廷琯·《《鸥陂渔话·劫灰录李定国事》》
操军破,必北还。如此则荆吴之势彊,鼎足之形成矣。
——西晋·陈寿·《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》
参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
——西汉·司马迁·《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》
他这一败,关系大局,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,使蜀汉一蹶不振。
——现当代·孙犁·《《秀露集·耕堂读书记(一)》》
副词。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处于某种状态。相当于“正”、“正当”、“方”。参见“鼎盛”、“鼎來”。
古文寓意:
姓。宋有鼎澧。见《奇姓通》。
古文寓意:
宋将鼎澧,兵马知监,死於金难。
——··《《奇姓通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鼎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