蹺
𧾷
19
左右
KHFQ
笔顺

书写要领
含义解释
亦作“蹻”。
举足;抬腿。
古文寓意:
跷,揭足。
——北宋·陈彭年等·《《广韵·平宵》》
丁相谓善为诗……少时好蹴踘,长韵其二联云:“鹰鹘腾双眼,龙蛇绕四肢。蹑来行数步,跷后立多时。”
——宋·司马光·《《温公续诗话》》
那姐姐见球来忙把脚儿蹻。
——元·邓玉宾·《《村里迓古·仕女圆社气毬双关》套曲》
吃完了晚餐,韦护把脚伸起,跷到邻座的一张凳上去。
——现代·丁玲·《《韦护》》
踮起脚后跟。
古文寓意:
指脚。
古文寓意:
日止於一潮,或半月东流,半月西流者,亦犹两𫏋之与两手,迟速大小,所见之不同也。
——明·郎瑛·《《七修类稿·天地一·潮汐》》
传统戏剧、舞蹈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。高者三四尺,低者尺馀。
古文寓意:
指举足高飞。相传为道教所传飞行之术。
古文寓意:
用同“翹”。向上昂起。
古文寓意:
不踏实。参见“蹺然”。
古文寓意:
意气易动,𫏋然不固;矜势好智,胸中欺诈。
——战国末期·吕不韦等·《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》
见“蹺怪”。奇怪,可疑。
古文寓意:
见“蹺蹊”。奇怪;可疑。
古文寓意:
见“蹺蹊”。离奇。
古文寓意:
曹孟德本领一有跷欹,便把捉天地不定,成败相寻,更无着手处。
——宋·陈亮·《《甲辰秋答朱元晦书》》
组词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蹺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