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柱调瑟

jiāo zhù tiáo sè
胶柱调瑟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胶柱调瑟的意思

1. 用胶粘住瑟上调弦的短柱,柱不能转动,就无法调整音高。

例句:

在现代社会,我们不能胶柱调瑟地坚持旧有的观念和做法,必须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。
在解决问题时,我们应该摒弃胶柱调瑟的思维方式,从多个角度去思考,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。

字词解释:

用胶粘。
乐器上的系弦木。
协调,使配合得适当。
古代弦乐器,像琴。现在所用的瑟有两种,一种有二十五根弦,另一种有十六根弦。

成语故事:

“胶柱鼓瑟”典源作“胶柱调瑟”,出自于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话。老子说:如果有人单拿一代的法制,却要求能历代适用,以为不能有所不同。这种作法,就好像有人先用胶把瑟的弦柱黏住了,再来演奏它,就无法弹出高低的音调了。事实上,通达道理的人会随时势环境变化来通权达变,时代不同,环境不同,所立法制也就不同。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会不同,并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们有所不同,而是古今时势已经改变了。所以后代的君王不应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,而是要去学习古代君王因应时代需求的立法观念,掌握这种观念才能顺著新的环境而有所调整变化。后来“胶柱鼓瑟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变出,用来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变通。


含义解释

比喻拘泥固执,不知变通。



出处

老子曰:”执一世之法籍,以非传代之俗,譬犹胶柱调瑟。”
——战国·文子·《《文子·道德》》

引证

举一反三,岂其若是,胶柱调瑟,不亦谬欤?
——唐·刘知畿·《《史通·断限》》
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,譬犹胶柱而调瑟。
——汉·杨雄·《《法言·先知》》
齐人就赵人学瑟。因之先调,胶柱而归。三年不成一曲,齐人怪之。有从赵来者,问其意,方知向人之愚。
——三国魏·邯郸淳·《《笑林》》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胶柱调瑟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