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夜登阁避暑

月夜登阁避暑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月夜登阁避暑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收录于《全唐诗》第424卷。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(807年),时白居易任职长安,避暑地点为都门外佛阁。据考,佛阁疑似位于延兴门外附近三像寺,该寺依北原而建,临近浐河西岸,唐代黄渠流经此地,周边水文景观素称绮丽。诗中描绘盛夏酷热与登阁避暑的清凉,通过“禾黍尽枯焦”等句展现对旱灾中农民的同情,同时流露作者在“兼济”与“独善”间的思想矛盾。白居易(772—846)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贞元年间进士,曾任左拾遗等职,倡导新乐府运动,主张诗文通俗反映现实,著有《白氏长庆集》。

相关诗词

月夜登阁避暑

白居易
旱久炎气盛,中人若燔烧。清风隐何处,草树不动摇。何以避暑气,无如出尘嚣。行行都门外,佛阁正岧峣。清凉近高生,烦热委静销。开襟当轩坐,意泰神飘飘。回看归路傍,禾黍尽枯焦。独善诚有计,将何救旱苗。

月夜登阁避暑

唐朝 白居易
【月夜登阁避暑】旱久炎气甚,中人若燔烧。清风隐何处?草树不动摇。何以避暑气,无如出尘嚣。行行都门外,佛阁正岧峣。清凉近高生,烦热委静销。开襟当轩坐,意泰神飘飘。回看归路旁,禾黍尽枯焦。独善诚有计,将何救旱苗?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月夜登阁避暑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