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債
网友科普
放债,汉语词语,拼音为fàngzhài,指以获取利息为目的将资金借贷给他人的经济行为。借贷利率受法律约束,超出法定上限可能构成违法犯罪行为。放债人包含个人、机构等多种主体,借贷形式涉及信用贷款、抵押贷款等类型。交易形成债权关系,放债人需评估借款人偿债能力并签订书面协议,同时面临违约风险与利息回报。年利率不超过24%的部分受司法保护,24%-36%为自然债务,超过36%无效。该行为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实物借贷,战国时期孟尝君在薛地大规模放债并出现年利率100%的高利贷。1991年司法解释设定四倍银行利率上限,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,实行两线三区利率管制政策。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放債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