搗衣
网友科普
捣衣是中国古代服饰民俗,指将葛麻布帛放置石砧上捶打使其柔软以便裁衣,或杵击清洗衣物的习俗。宋元以前棉花尚未普及,民间衣物多采用纤维粗硬的葛麻制作,需捣衣改善质地。捣衣工具主要为木杵与石砧,工序包含捣练、熨烫、缝制等环节。该活动常于秋夜借月光进行以节省灯油,北方地区更为普遍,南方如莆田等地亦有记载。唐代《捣练图》描绘女子捣练场景,包含捶打、织修、熨烫三组劳动画面。诗文中常以“寒砧”寄托思妇离愁,李白“长安一片月”、杜甫“白帝城高急暮砧”等诗句均与此俗相关。该习俗最早见于六朝诗文,谢惠连《捣衣》为早期代表作。唐代形成创作高峰,《全唐诗》收录相关作品超百首,并衍生出《捣练子》词调。元代王祯《农书》记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搗衣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