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锦鸡

tǔ jǐn jī
吐锦鸡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含义解释

见“吐绶鸡”。鸟名。也叫吐锦鸡、真珠鸡、七面鸟,俗称火鸡。产于巴峡及闽广山中,今多饲作家禽。以喉下有肉垂,似绶,故称。
农场里养了几只吐锦鸡,十分引人注目。
古文寓意:
出巴峡及闽广山中,人多畜玩。大者如家鸡,小者如鸲鹆。头颈似雉,羽色多黑,杂以黄白圆点,如真珠斑。项有嗉囊,内藏肉绶,常时不见,每春夏晴明,则向日摆之。顶上先出两翠角,二寸许,乃徐舒其颔下之绶,长阔近尺,红碧相间,采色焕烂……此鸟生亦反哺。行则避草木,故《禽经》谓之避株,《食物本草》谓之吐锦鸡,《古今注》谓之锦囊,《蔡氏诗话》谓之真珠鸡,《倦游录》谓之孝鸟,《诗经》谓之鹝。
——明·李时珍·《《本草纲目·禽二·附吐绶鸡》》
带箭鸟拖尾,吐绶鸡赘肉。
——清·赵翼·《《题岭南物产图六二韵》》

组词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吐锦鸡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