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
网友科普
《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》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(837年)进士及第后,东归济源(今河南省济源市)省母途中行至灞上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该诗为作者回寄同科进士韩瞻、李肱等四十位同年之作,交代春末离别时未及话别的情形。全诗以“芳桂当年各一枝”起兴,化用晋代郤诜“桂林一枝”典故喻指同年进士及第。通过“江鱼朔雁”与“秦树嵩云”意象对比,表现同年分隔南北后音讯难通的怅惘。尾联“灞陵柳色无离恨”反用灞桥折柳赠别典故,表明同年及第春风得意、无须折柳寄恨的特殊心境。全诗采用虚实相间手法,将曲江宴饮的回忆与东门饯别的现实交错,呈现平和从容的别离情态。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