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持節

使持節是什么意思的图片

网友科普

使持节是中国古代授予官员代表皇帝行使军政权的职衔,以旌节为信物,常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。该制度源于汉代持节传统,汉末多用于军事或赈灾,后逐渐演变为地方将领加衔以强化中央集权。三国时期使持节、持节、假节职权尚未严格区分,至晋代明确分级:使持节可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,持节军事权限与之相当,假节仅战时可斩犯令者。曹魏黄初三年(222年)始置持节都督,统领州郡军政。晋代将持节都督列为二品官,与特进、大将军同级。隋唐时期使持节逐渐虚化,刺史虽例授此衔但多隐去称谓。唐睿宗景云二年(711年)设河西节度使,持节专制军事,安史之乱后发展为藩镇割据。宋代削弱节度使职权,元代最终废止该制度。

问AI百科
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使持節"相关的知识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