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
网友科普
“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”出自《荀子·议兵》,原指作战时兼具适宜气候与有利地形,后引申为形容办事具备优越客观条件的通用表述。【拼音】shàng dé tiān shí,xià dé dì lì。该术语强调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的双重作用,其核心在于把握天时(气候时序)与地利(地形优势)的协同效应。《荀子·议兵》记载临武君提出“观敌之变动,后之发,先之至”,将天时地利视为用兵的关键要素,主张通过观察敌情动态采取后发先至战术。与孟子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形成思想呼应。该论述源自《荀子·议兵》原文:“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,观敌之变动,后之发,先之至,此用兵之要术也。”战国时期兵家著作如《孙膑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"相关的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