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不做二不休
网友科普
一不做二不休,汉语成语,拼音为yī bù zuò, èr bù xiū,原指事情既已开始就应坚持到底,现多形容行事果断、彻底完成的决绝态度。该成语强调行动的一致性,主张行事需有始有终。其内涵包含两层:一是条件不成熟时不贸然行动("一不做"),二是行动后力求彻底完成("二不休")。典故原句"第一莫作,第二莫休"蕴含道家无为思想,后经文学作品传播逐渐演变为现代解释的决绝态度。成语起源于唐代张光晟之事迹。张光晟原为唐将,784年参与朱泚叛乱,后虽杀朱泚归降李晟,仍被朝廷处决,临终遗言"传语后人,第一莫作,第二莫休"。宋元时期经《奉天录》等文献传播,明清时《水浒传》《三侠五义》等小说将其融入人物对白,...
问AI百科
百科AI智能,探索更多与"一不做二不休"相关的知识